你有沒有想過這樣一個場景,你的家門鑰匙、門禁卡、車鑰匙、地鐵卡、銀行卡等與人身安全和財產安全息息相關的東西,未來都能通過一個植入你身體的小芯片所替代?這聽起來有點科幻的場景,其實正被一位來自荷蘭的生物黑客Patrick Paumen一一實現,雷鋒網最近就對這位全球頂級的生物黑客進行了專訪。 解鎖門禁卡、車鎖、電腦密碼……這就是一揮手的事兒 目前,我體內共有9個 RFID(無線射頻識別)植入式標簽,它們的頻率、協議和功能各異,有的可以讓我獲取出入建筑物的權限,有的可以讓我分享聯系信息或其他數據,還有一個帶有溫度傳感器,當識讀器掃描該RFID植入式標簽時,體溫會顯示在識讀器屏幕上。 Patrick Paumen是堅定的生物植入芯片擁護者,在他的世界中,不存在丟各種鑰匙、忘記開機密碼這種事,只要他沒把自己弄丟就行! 但你可不要指望只植入一個芯片就開所有的鎖,就目前來看,不同的門鎖或RFID訪問控制系統制造商會使用不同的頻率和不同的協議。他必須植入多個RFID標簽,以便能夠兼容不同類型的RFID技術。 所以,在決定使用RFID植入芯片替代鑰匙、門禁卡或鑰匙扣之前,必須弄清其使用頻率和協議,以確定需要哪種植入物。 除了能代替這些常見的卡片的植入芯片,他甚至會在自己的小臂中植入能夠運行Java小應用的芯片,Patrick Paumen介紹,這種名為VivoKey的植入物與非接觸式智能卡很相似,是一個面向身份、安全、加密和支付應用的可植入式NFC平臺。 這樣會更安全嗎?Patrick Paumen給出了肯定的答復 。 我其中的一個RFID植入式標簽與外部NFC識讀器組合使用,替代我的計算機密碼,外部NFC識讀器充當USB HID(人機接口設備,例如鍵盤或鼠標),當NFC識讀器掃描我的植入物時,微控制器會檢查UID號是否有效,然后向計算機發送字符串(我的密碼)。這樣做的優勢是可以防止“肩窺”,他人無法在肩膀后面偷窺正輸入的密碼。 另一種方法是使用VivoKey植入物生成OTP身份驗證代碼,解鎖計算機。使用小鍵盤輸入OTP身份驗證代碼,然后將密碼發送給計算機。這樣更安全,因為OTP代碼只在30秒內有效。 芯片植入到身體的什么位置?多久維護一次?放入手心,陪你到老! 通常,嘗試要把芯片植入自己體內的人都會有各種各樣的疑問,畢竟,這些經常出現的科幻大片中的場景,離普通生活貌似還很遙遠。 芯片一般植入到拇指和食指之間,因為這里可以避過骨頭和復雜的神經區域,一般用注射器來植入,感覺和打針比較像。 為了避免感染,這些芯片在植入時都會增加一層生物涂層,大家知道,金屬是有毒的! 因為RFID植入式標簽是無源器件,這意味著它不需要電池,只有當靠近識讀器時才會通過感應供電,芯片的使用壽命可伴隨人的一生。 當需要更改數據時,VivoKey植入物所需的唯一維護就是在智能手機上的NFC平臺更改數據,而無需將植入物從體內取出。 聽起來很燃是不是?一種以后充地鐵卡再也不用排隊,只需要用右手拿手機就可以給左手芯片充錢的即視感! 揮揮手就能買買買的情景什么時候能實現?這有點兒難度。 “使用植入物替代支付卡,很難實現!”Patrick Paumen直言,目前植入物不能用于金融交易,尚不支持在所有支付終端購買產品。 不過,一些有RFID植入式標簽的人能夠在健身房、學?;蜣k公室付錢購買食物和飲料等,因為這些公司具有自有的付款系統。他們可以使用RFID植入式標簽替代健身房發放的手環鑰匙或辦公室門禁卡/鑰匙扣。此外,目前其他一些帶植入物的人正在使用比特幣加密貨幣系統做實驗。 理論上,我們可以請求銀行再發一張支付卡,然后取出卡中的芯片,設計并添加天線線圈,然后再添加涂層以確保安全地植入體內。但這存在一些挑戰,首先支付卡是銀行的資產,必須按要求退回,如果為了植入體內將其損壞,就無法退回了,即使沒有損壞,支付卡都有有效日期,需要每隔幾年更換一次, 但這對我來說不是很大的問題,在我們國家,非接觸式支付有一定的限額,如果進行了多筆小額付款并最終達到了50歐元的限額,那么再支付時,支付終端會要求您將支付卡插入卡槽內,如果我將芯片植入體內,怎么插到卡槽內? Patrick Paumen希望,他可以找到愿意合作的信用卡公司或銀行等金融機構,改變這一局面。 我的身體我做主,未來這些植入芯片還能干些啥? 在我們預測未來之前,先來回顧下歷史。 在RFID技術已存在數十年中,發生了下面這些事。 1998年,Kevin Warwick教授在自己的手臂里植入了一個RFID標簽,以方便開門和控制電燈與電子設備。 2004年,西班牙巴塞羅那和荷蘭鹿特丹的巴甲海灘俱樂部為其VIP會員提供RFID植入式標簽,支持他們使用這些標簽進入VIP房間和支付飲料費用。 2005年,Amal Graafstra成為全球植入兩個RFID植入物的第一人。 Amal的雙手分別植入了一個小型的RFID收發器,現在他仍使用它們開門、打開車門、登錄計算機和操作由植入物激活的智能槍。 植入這些收發器后,他編寫了一本名為《RFID玩具》的書,成為TEDx演講嘉賓,亮相眾多電視節目,還拍攝了多部紀錄片。他還創立了一家名為Dangerous Things的生物黑客公司,開發了全球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符合NFC的可植入式收發器。他不斷探索生物黑客與超人類主義,目前正在西雅圖總部開發下一代可植入技術。 在過去的幾年里,美國CityWatcher (2006)、瑞典Epicenter (2015)、比利時New Fusion (2016) 和美國Three Square Market(2017年8月)為其員工提供可選的RFID植入式標簽來替代鑰匙和門禁卡。 在瑞典,乘坐火車的人們已開始使用植入物來替代車票。在未來的二十年,芯片植入身體將變得更加流行,更多公司將向其員工提供該選擇。 人們將以新的方式使用無源植入物來替代RFID標簽,例如貼在指甲、鑰匙扣、項鏈、戒指、貼紙和腕帶上的RFID卡,像機票、演唱會門票、酒店會員卡、公交卡等。 在未來,生物黑客也會讓自己的孩子從小就對植入物有了一定的認識。 我曾在一篇新聞報道中讀到,一對夫婦體內都植入了RFID/NFC植入式標簽,他們的小兒子總是模仿自己的父母,試圖通過向圓柱型電子門鎖揮手打開家門。如果父母體內有植入物或進行了其他身體改造,他們的下一代就會對植入物和身體改造習以為常。 Patrick Paumen預測,未來人們會開發出自帶電源的有源植入物,推出全新的植入物系列。 例如,帶微控制器、傳感器、BLE和LED的植入物。未來,我們還將開發出帶心率監視器、血糖檢測儀、BCI(腦機接口)等身體醫療傳感器的醫療植入物。 在下月,Patrick Paumen也會來中國參加ISC 2017,他將現場演示如何使用克隆設備將RFID卡克隆,然后倒入自己的植入芯片中。 (責任編輯:泉水)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