該病例是由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賈建平團隊撰寫的論文,發表在國際知名阿爾茲海默癥研究刊物上。論文介紹,19歲男孩出現進行性記憶衰退,受困于明顯的短期記憶缺失,他會無法想起一天前發生的事,或忘記個人物品放在哪里。這是目前已知最年輕的臨床診斷為阿爾茲海默癥的患者,病例比較非常罕見。 論文發布后,再次催熱了“年輕人忘事”的話題。老年癡呆真的呈現年輕化趨勢了嗎? 據澎湃新聞報道,臨床上確實存在阿爾茨海默癥年輕化趨勢,但這一趨勢其實也在很多疾病領域發生,原因是多方面的,需要綜合分析,也不能因此過度焦慮。專家透露,在臨床上,的確遇到過年輕的阿爾茨海默癥患病群體,年齡在二、三十歲,但也均為個案,癥狀并不具有典型性。 上海長海醫院神經內科主任畢曉瑩在接受澎湃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一個人記憶力下降和患上阿爾茲海默癥,是截然不同的事。記憶力下降不一定是認知障礙,認知障礙也不一定是阿爾茨海默病,這是三個不同的概念,必須鑒別清楚。記憶力下降的原因有很多,有真性也有假性的,還有功能性記憶力下降,不同類型都可以通過量表、檢查進行診斷。” 隨著環境和生活方式的改變,高血壓、高血脂、高血糖、運動減少等血管危險因素的疾病高發,糖尿病、腦卒中等血管疾病年輕化,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阿爾茨海默病年輕化。目前從臨床上來看,阿爾茨海默癥患者仍以五六十歲以上的老年人為主,年輕人很少,這一例19歲的患者病例僅僅是個案。 阿爾茨海默病協會國際會議(AAIC)報道的三項最新研究顯示,導致老年癡呆癥的風險因素包括高血壓等心血管健康因素、高膽固醇和糖尿病,以及教育質量等社會因素。在某些國家,如美國、英國和法國,老年癡呆癥患者的比例已經下降,可能部分是由于生活方式的改變,表明通過預防措施減少癡呆癥是可能的。 那么,老年癡呆癥的危險信號有哪些? 1 記憶力日漸衰退,影響日常起居生活 如:炒菜放兩次鹽,做完飯忘記關煤氣 2 處理熟悉的事情出現困難 如:難以勝任日常家務,不知道穿衣服的順序、做飯菜的步驟 3 語言表達出現困難 如:忘記簡單的詞語,說的話或寫的句子讓人無法理解 4 對時間、地點及人物日漸感到混淆 如:不記得今天幾號、星期幾、自己在哪個省份 5 判斷力日漸減退 如:烈日下穿著棉襖,寒冬時卻穿薄衣 6 理解力或合理安排事物的能力下降 如:跟不上他人交談的思路,或不能按時支付各種賬單 7 常把東西亂放在不適當的地方 如:將熨斗放進洗衣機 8 情緒表現不穩及行為較前顯得異常 如:情緒快速漲落,變得喜怒無常 9 性格出現轉變 如:變得多疑、淡漠、焦慮或粗暴等 10失去做事的主動性 如:終日消磨時日,對以前的愛好也沒有興趣 這些方法,能預防癡呆 1 積極治療原發病 積極控制高血壓、糖尿病、血脂異常、肥胖和心腦血管疾病等危險因素。 2 健康的生活方式 戒煙限酒,多喝水,多吃新鮮水果和蔬菜,飲食要低鹽低脂。 3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 進行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運動,如慢跑、爬山、太極拳、廣場舞等。 4 多動腦 玩一些輕松的小游戲,適當的打點麻將,或者上一個老年大學等。 5 保持充足的睡眠 少熬夜或者盡量不熬夜,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。 6 積極參加社交活動 如參加生日聚會、集體度假旅游等。 最后,再溫馨提示一句,不論是你自己還是家人出現了老年癡呆的征兆,一定要及時就醫!別讓你最親的人變成“最熟悉的陌生人”! (責任編輯:泉水) |